机械行业分析
发布时间:2021-02-26阅读次数:957 次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努力,中国机械工业已经逐步发展成为具有一定综合实力的制造业,初步确立了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地位。
“八五”期间,中国共产党十四大明确提出要把机械工业、汽车工业建成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按照这一战略要求,原机械工业部会同原国家计划委员会制定了《机械工业振兴纲要》,经国务院批准颁布实施,要求用15年时间,到2010年基本实现机械工业的振兴,使之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2008年,是中国经济不平凡的一年,机械工业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有效应对经济运行中出现的诸多困难和国际经济形势剧变带来的不利影响,全年仍然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为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2008年,机械工业产销分别增长23.43%和23.26%。重要产品产量再创新高,前11个月,实现利润总额4605亿元,比2007年同期增长16.42%。重大装备的研制实现了许多新的突破,节能减排技术取得一批重要成果。2008年机械产品进出口总值4373亿美元,比2007年增长20.91%;其中出口2425亿美元,增长25.7%,外贸顺差477亿美元,比2007年净增235亿美元,增长97.46%;机械产品自给率超过80%;对全国工业产值、利润增长的贡献率分别达18.49%和63.93%,对全国外贸出口增长的贡献率23.55%,较好地发挥了支柱产业的作用,为国民经济发展和建设做出了应有贡献。
2009年上半年,我国机械行业主要生产指标同比增速呈逐月提高趋势,其中新产品产值增速提高较快,但新产品产值率同比略有下降,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速下降减慢。重点统计的产品中,有50%以上的产品产量同比下降,但受益于国家扩大内需政策的相关产品呈较快增长。1-6月,全行业完成工业总产值47918.28亿元,比2008年增长7.28%。
2009年5月国务院通过的《装备制造业调整与振兴规划》,提出依托高速铁路、煤矿与金属矿采掘、基础设施、科技重大专项等十大领域重点工程,振兴装备制造业;抓住九大产业重点项目,实施装备自主化;提升四大配套产品制造水平。政策措施包括加强投资项目的设备采购管理、鼓励使用国产首台(套)装备、推进企业兼并重组等。上述领域涉及了经济建设中的关键部门,也是我国机械行业发展中亟待突破的领域,尤其是高档数控机床和矿用机械长期以来一直是我国制造领域的薄弱环节,与国外先进水平有明显的差距。这些产品再次被列入重点发展的领域,未来2-3年内将面临超常规发展的机遇。